首页 > 测算 >

北京签约现场:两大央企敲定五大赛道深度绑定

发布时间:2025-09-27 17:06:02来源:
9 月 26 日,北京的央企总部聚集区传来重磅消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与中国保利集团正式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这场 “能源巨头” 与 “多元化央企” 的牵手,瞬间引发行业对国有资本整合新路径的热议。根据协议文本,双方将在五大核心领域构建协同生态:矿山工程施工、煤炭开发、民爆业务、生态修复,以及煤炭开采助剂及深加工。
签约现场,中国中煤董事长王树东用 “补链强链的精准对接” 定义此次合作:“中煤的煤炭全产业链优势,与保利在工程建设、民爆生产、生态治理的技术储备形成天然互补。” 这种互补性在具体业务中已现雏形:保利旗下的工程团队将承接中煤山西平朔煤矿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其自主研发的低污染民爆药剂已在中煤鄂尔多斯矿区试用,较传统产品降低 40% 粉尘排放;而中煤的煤炭深加工技术,正为保利旗下化工企业提供低成本原料支撑。
从资产移交到全链协同:央企整合的 “进阶样本”
此次合作并非两家企业的首次交集,而是国资委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 “进阶版实践”。早在央企重组整合的 “资产转让模式” 探索中,保利就曾将培育多年的优质煤炭板块资产移交中煤,实现 “非主业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 的资源优化配置。如今从 “资产划转” 升级为 “业务共创”,标志着央企协同从 “物理合并” 迈入 “化学反应” 的新阶段。
这种进阶在能源转型关键领域尤为明显。以生态修复为例,中煤在西部矿区面临的土地复垦难题,恰好能借助保利的 “矿山修复 + 文旅开发” 成熟模式破解 —— 保利曾将河北唐山废弃矿坑改造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种 “生态治理 + 价值再造” 的经验,可直接复制到中煤陕西榆林、内蒙古锡林郭勒等矿区。而在煤炭深加工赛道,双方计划联合攻关 “煤基新材料制备技术”,瞄准航空航天级碳纤维等高端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的 “双重答卷”
两大央企的联手,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 “央企方案”。当前山西等能源基地正推进 “煤炭绿色开发 + 新兴产业培育” 的双重任务,驻晋央企 2024 年在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投资已达 655.8 亿元,占战新产业投资的 95%。中煤与保利的合作恰好踩中这一战略节点:在山西大同,双方将共建 “智能化开采 + 煤层气抽采 + 生态修复” 示范基地,预计可使矿井回采率提升至 92%,吨煤碳排放降低 18%。
民爆业务的协同更凸显 “安全与效率” 的平衡。保利拥有国内领先的数码电子雷管技术,其生产的雷管能实现爆破精度误差小于 0.1 秒,可大幅降低煤矿开采中的顶板事故风险。双方计划在 2026 年前实现民爆产品全链条供应,覆盖中煤全国 23 个核心矿区,预计年减少安全事故隐患 300 余起。
央企协同的 “乘数效应”:不止于自身
这场合作释放的 “乘数效应” 已开始辐射行业。在国资委推动的 “业务协同模式” 框架下,中煤与保利的合作正为其他央企提供参考范本 —— 如同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产业链绑定、航运企业与货主企业的长期合作,此次跨领域协同证明:央企无需通过合并重组,同样能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对地方经济而言,这种协同更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在江苏南京,保利已与当地深化城市建设、文旅领域合作,而中煤的技术研发资源正逐步向南京转移,双方计划共建 “煤炭清洁利用联合实验室”,带动当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在能源保供层面,参考中煤与绿地集团将煤炭合作规模提升至 1000 万吨的成功经验,未来中煤与保利有望在煤炭储备、应急保供领域进一步联动,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筑牢能源安全防线。
截至发稿,双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首批合作项目清单将于 10 月底公布。从资产划转到全链共创,从单一领域到多元协同,中煤与保利的这次签约,不仅是两家央企的 “双向奔赴”,更是国有资本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 “攥指成拳” 的生动注脚 —— 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再以协同之力突破瓶颈,央企的 “顶梁柱” 作用方能发挥到极致。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