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回应成失信被执行人
发布时间:2025-09-27 17:02:02来源:
9 月 25 日本该是零跑汽车的高光时刻 —— 第 100 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浙江金华工厂隆重举行,创始人朱江明站在新车旁宣布 “向年销 60 万辆冲刺”。但同一天,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一条记录让欢庆氛围瞬间凝固:零跑汽车及其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被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朱江明本人同步被限制高消费。
这场反差强烈的 “冰火两重天”,源于一桩 361.81 万元的陈年纠纷。2023 年,凌跑汽车商贸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北京市政府)达成车辆采购及租赁协议,因拖欠租金、购车款等款项引发诉讼。2024 年 6 月双方达成调解,约定当月 27 日前付清全款,零跑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同时需在三个月内完成 73 台车辆过户。
令人费解的是,对一家 2025 上半年营收 242.5 亿元、手握 257 亿元现金储备的车企而言,这笔钱仅相当于日均营收的 1.5%。但直到 2025 年 9 月法院强制执行,这笔 “小钱” 仍未处理妥当,最终让零跑背上 “失信被执行人” 的骂名。
官方急回应:钱已付,卡在过户环节
9 月 27 日上午,零跑汽车在官方微博紧急发布声明 “灭火”,核心回应集中在三点:一是款项早已结清,2024 年 6 月 25 日就已足额支付 3618085.25 元,比调解书期限提前两天;二是失信原因出在后续履约,73 台车辆的过户手续尚未完成,目前正与广州首汽磋商;三是强调 “公司一切运转正常”,不受事件影响。
但这份声明未能完全打消疑虑。有法律人士指出,根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管理规定》,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 “全部义务” 才会被列入名单,若仅未完成过户,通常不会直接定性为失信。市场更关心的是:为何一笔简单的款项支付与过户流程,会拖垮上市公司的信誉?
腾讯新闻的分析戳中关键:这暴露了零跑的管理漏洞。一种可能是法务与财务部门流程僵化,对法律判决重视不足,导致支付指令延迟执行;另一种可能是业务部门与后台部门沟通断层,过户事项被长期搁置。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孤例 ——2025 年 1 月,零跑曾因 21.6 万元欠款被列为被执行人,相似的 “小疏忽” 反复出现,难免让外界质疑其合规意识。
销量神话下的隐忧:盈利靠 “卖积分”,管理拖后腿
这场信誉危机的爆发,恰好撕开了零跑 “高速增长” 的伪装。财报显示,零跑 2025 上半年虽实现 3303 万元净利润,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但核心的汽车销售业务实则亏损 8863 万元,盈利全靠转让给 Stellantis 集团的 15 亿元碳积分收入支撑,这笔收入是净利润的 50 倍。
销量增长的代价同样明显。为冲刺规模,零跑采取 “以价换量” 策略,2025 一季度单车均价仅 11 万元,较 2023 年下降 18%。主力车型 B10 起售价 9.98 万元,虽助推 8 月交付量达 57066 台,但过度压缩利润空间,也让外界对其 “成本控制” 能力产生新解读 —— 是否已演变为对合同义务的漠视?
对消费者而言,品牌信誉直接影响购车决策。在零跑门店,有准车主直言 “担心售后保障受影响”,还有网友调侃 “买得起 10 万的车,付不起 300 万的款?”。更严重的是,失信标签可能影响零跑的银行贷款、政府采购投标资格,朱江明被限制高消费后,甚至无法出境参与国际商务谈判,这对正加速开拓 23 个海外市场的零跑而言,无疑是潜在阻碍。
361 万学费:新势力的 “成长阵痛”?
截至发稿,零跑与广州首汽的过户协商仍在进行中,失信名单何时解除尚未可知。但这场风波已给所有造车新势力敲响警钟:当行业从 “野蛮生长” 进入 “精细化比拼”,公司治理水平与合规意识,远比销量数字更重要。
零跑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家新势力因合同纠纷、知识产权问题陷入法律漩涡,暴露出快速扩张中 “重销量、轻管理” 的共性问题。正如业内评论所言:“361 万买不来销量冠军,但能买来一次深刻的教训 —— 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眼里,‘老赖’标签比亏损更可怕。”
对零跑而言,若能借此完善内部流程、强化合规体系,这场信誉危机或许能转化为 “刮骨疗毒” 的契机。毕竟,能造出 100 万辆汽车的企业,没理由搞不定 361 万的欠款与过户。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